中企九胜微信
咨询热线:185 0222 8998
咨询邮箱:developer@9sem.net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一张图看懂刷爆朋友圈的微信“小程序”
发表日期:2016-11-21 15:22    浏览次数:

 

 

早上还没有睡醒呢,就接到哥们的闹铃电话,期待已久的微信“小程序”公测了。

“小程序”来了,大世界要变了?

说明: 信发布“小程序”刷爆朋友圈:一张图看懂

众所周知微信原本要出的是“应用号”,“应用号”怎么变成“小程序”了呢?所以务必要对产品的定位和可能的演变做一些判断。

目前为止,关于“小程序”的信息还不是很多,但结合官方的表述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了。当然,只要没有最后尘埃落定。一切都还只是猜测。

官方的表述里,小程序和原有的三种公众号是并行的体系。

但很奇怪的是,微信何以避免使用“号”这个表述,而是换成“小程序”。

    “小程序”在HTML和JAVA时代就曾经被使用过。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程序”吧,然后再来深入了解微信 “小程序”。

     程序,香港和台湾对英文procedure的中文翻译,编程语言中的procedure在大陆翻译为“过程”,在港台和其他领域则翻译为“程序”。在大陆于计算机科学、电脑工程、电子工程、电机工程、机器人工程学、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英文术语program的中文译名也是“程序”,在港台则翻译为“程式”。当程序为procedure的译名时,一个程序即是特定的一系列动作、行动或操作,而这些活动、动作或操作必须被执行于相同方式以为了在相同环境下恒常得出相同的结果(例如紧急应变程序)。

 

今天“小程序”再次被使用,合理的推测是“小程序”将不沿用公众号的产品和展示形态,成为微信系统的一种第三方插件。可以在微信的聊天窗口、朋友圈等位置直接运行展示。

一、“小程序”是什么?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个人、企业、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

 

根据官方表述和流传出来的关于“小程序”的技术接口来看,通俗一点的说,“小程序”其实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对于HTML5的特性支持能力,开放了更多的系统调用。例如GPS、传感器等的调用。

可以预见的是,微信里H5产品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加载速度,和更多的功能。

 

二、微信“小程序”改变了什么?

关于H5和APP之争,有很多因素决定了这几年H5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其中有一点是H5并不能一次开发多处使用,而是要面临不同浏览器和APP平台更多兼容性挑战。比如过去微信就不能支持很多的特性,所以才有了“小程序”。

几年前,当微信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时,我就认为微信的平台可能会给H5一个独特的发展机会:所有H5以微信的接口为标准开发,浏览器逐步向微信标准靠拢,最终实现一次开发,多处使用的目标。

微信成了App网址航站

 

其实压根不是什么前端工程师的春天来了应用号本质上是js+RN,这次腾讯用了facebook的开发架构RN,但在底层做了重构。

为什么要用RN?因为最终为了广告。

微信不是App的分发入口,但是成了App的网址导航站。

同时,应用号直接火了腾讯浏览器。

另外,昨天伴随应用号出来的是朋友圈广告,朋友圈广告现在起投300块,强化了地域定向,强化了用户标签定向。特别是地域定向这个干死了xAD一票基于地理位置投放的agency。

大众点评今年广告收入几十亿,今日头条55亿+。所以,移动广告的收割机来了。

对电商来说,朋友圈广告是可以直接加购买链接或者领券链接的。会吸引品牌商加大在微信入口移动商城的投入,现在阿里的成本太贵了。

 

今天来看,“小程序”虽然来得晚了,但是毕竟还是来了。H5产品的标准化运行环境有望出现,微信里H5产品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这是可以预见的。

 

 

早上还没有睡醒呢,就接到哥们的闹铃电话,期待已久的微信“小程序”公测了。

“小程序”来了,大世界要变了?

说明: 信发布“小程序”刷爆朋友圈:一张图看懂

众所周知微信原本要出的是“应用号”,“应用号”怎么变成“小程序”了呢?所以务必要对产品的定位和可能的演变做一些判断。

目前为止,关于“小程序”的信息还不是很多,但结合官方的表述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了。当然,只要没有最后尘埃落定。一切都还只是猜测。

官方的表述里,小程序和原有的三种公众号是并行的体系。

但很奇怪的是,微信何以避免使用“号”这个表述,而是换成“小程序”。

    “小程序”在HTML和JAVA时代就曾经被使用过。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程序”吧,然后再来深入了解微信 “小程序”。

     程序,香港和台湾对英文procedure的中文翻译,编程语言中的procedure在大陆翻译为“过程”,在港台和其他领域则翻译为“程序”。在大陆于计算机科学、电脑工程、电子工程、电机工程、机器人工程学、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英文术语program的中文译名也是“程序”,在港台则翻译为“程式”。当程序为procedure的译名时,一个程序即是特定的一系列动作、行动或操作,而这些活动、动作或操作必须被执行于相同方式以为了在相同环境下恒常得出相同的结果(例如紧急应变程序)。

 

今天“小程序”再次被使用,合理的推测是“小程序”将不沿用公众号的产品和展示形态,成为微信系统的一种第三方插件。可以在微信的聊天窗口、朋友圈等位置直接运行展示。

一、“小程序”是什么?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个人、企业、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

 

根据官方表述和流传出来的关于“小程序”的技术接口来看,通俗一点的说,“小程序”其实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对于HTML5的特性支持能力,开放了更多的系统调用。例如GPS、传感器等的调用。

可以预见的是,微信里H5产品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加载速度,和更多的功能。

 

二、微信“小程序”改变了什么?

关于H5和APP之争,有很多因素决定了这几年H5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其中有一点是H5并不能一次开发多处使用,而是要面临不同浏览器和APP平台更多兼容性挑战。比如过去微信就不能支持很多的特性,所以才有了“小程序”。

几年前,当微信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时,我就认为微信的平台可能会给H5一个独特的发展机会:所有H5以微信的接口为标准开发,浏览器逐步向微信标准靠拢,最终实现一次开发,多处使用的目标。

微信成了App网址航站

 

其实压根不是什么前端工程师的春天来了应用号本质上是js+RN,这次腾讯用了facebook的开发架构RN,但在底层做了重构。

为什么要用RN?因为最终为了广告。

微信不是App的分发入口,但是成了App的网址导航站。

同时,应用号直接火了腾讯浏览器。

另外,昨天伴随应用号出来的是朋友圈广告,朋友圈广告现在起投300块,强化了地域定向,强化了用户标签定向。特别是地域定向这个干死了xAD一票基于地理位置投放的agency。

大众点评今年广告收入几十亿,今日头条55亿+。所以,移动广告的收割机来了。

对电商来说,朋友圈广告是可以直接加购买链接或者领券链接的。会吸引品牌商加大在微信入口移动商城的投入,现在阿里的成本太贵了。

 

今天来看,“小程序”虽然来得晚了,但是毕竟还是来了。H5产品的标准化运行环境有望出现,微信里H5产品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这是可以预见的。

@2013 版权所有 天津市中企九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地丰里4-2 电话:185 0222 8998 座机:022-87188709